公差設計及公差分析 DFI(含簡介)



    2天課程 可互換性設計/公差分析及設計

    (Design for Interchangeability/Tolerance Analysis and Design )

n公差設計(Tolerance Design),是指對各種參數尋求最佳的容許誤差,使得品質和成本綜合起來達到最佳經濟效益,這是產品設計中不可或缺但又往往被忽略的一個環節內容。

n公差設計DFI通常是在完成系統設計和參數設計後進行的,此時一般來說,各元件(參數)的品質等級較低,參數波動範圍較寬。公差設計的輸出結果就是在參數設計階段確定的最佳條件的基礎上,確定各個參數合適的公差。

每一層次的產品(系統、子系統、設備、部件、零件),尤其交付顧客的最終產品都應盡可能減少品質波動,縮小公差,以提高產品品質,增強顧客滿意;但同時,每一層次產品也應具有很強的承受各種干擾(包括加工誤差)影響的能力,即應容許其下屬零部件有較大的波動範圍。對於下屬零部件通過公差設計確定科學合理的公差,作為生產製造階段符合性控制的依據。

n  公差設計DFI的指導思想是:根據各參數的波動對產品品質特性貢獻(影響)的大小,從技術的可實現性和經濟性角度考慮有無必要對影響大的參數給予較小的公差(例如用較高品質等級的元件替代較低品質等級的元件)

   解決機構工程師常遇到的問題

n  為什麼你們的產品上,有些零件無法輕易地裝配在一起?

n  為什麼我們的零元件,有時無法裝配到客戶的產品上?

n  為什麼有些零件功能,時好時壞或完全沒有作用?

n  為什麼經常有些按鍵,缺乏良好的觸感或彈性?

n  為什麼看到外觀間隙,有時候太大,有時太小?

n  為什麼重要連接點上,有時太松有時又太緊?

   課程簡介

n  這門課程將專注在『可互換性設計』- 公差分析

n  公差分析,有助於提高可製造性、可組裝性、減少工時、降低成本

n  期望產品開發團隊中的所有機構工程師,都具有能力為所有產品進行公差分析

   課程目標

   在完成本課程後,學員將能夠具備下列能力:

1) 解釋公差分析矩陣的目的,以及如何用它來執行公差分析

2) 詳細說明什麼是公差分析

3) 解釋公差分析的步驟

4) 開發一個回路方程式

5) 解釋何時使用最差狀況WC,平方根法RSS和蒙地卡羅方法MC

6) 使用WCRSSMC方法,執行一維公差分析

7) 能夠解釋,WCRSSMC方法獲得的公差分析優化和記錄的結果

 何謂可互換性設計DFI?

n  【可互換性設計】是一項戰略,確保所有零件在整個生產運行的期間都能順暢的裝配在一起,降低供應商的個別零件對整體組裝的影響。

n  公差分析是一個流程,就是採取已知的零件公差來分析裝配的組合公差。

n  DFI比公差分析還廣泛。它考慮到在設計和製造過程中的影響以及零件如何組合在一起的所有問題。

               

參加人員:

機構設計、產品設計、生產、工藝、設備、品質、製程與品質經理、檢驗測量人員和經理及相關管理人員等。

培訓教材:

每位參加人員將獲得一套培訓手冊。

課程內容

DFI 課程表 2


公差分析10步驟


公差分析培訓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