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FMEA手冊正式版來了!
AIAG & VDA FMEA手冊於2019年6月1日正式開售。
新版手冊中的主要的變化:
變化一:FMEA“七步法“
此次標準最大的變化及亮點:AIAG標準與VDA標準靠攏,在VDA原來的“五步法”基礎上,增加了“規劃和準備”及"結果檔化",這兩個步驟,更新為“七步法”。
新版FMEA七步法更具條理性,對提高跨功能小組的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
變化一:新版七步法
第一步、定義範圍(規劃和準備)
新版中強調FMEA策劃及準備作為FMEA第一步,強調並澄清了建立穩健的FMEA所需的基礎,例如:
* 定義FMEA分析的範圍和邊界:包含什麼,不包含什麼
* 確定FMEA的目的、目標和限制
* 檔編制的規範(清晰、基於現實,真實和完整)
* 高層管理者對FMEA開發過程的承諾
* 與專利技術保護相關的澄清
* 新AIAG-VDA FMEA手冊過渡策略說明
* 使用FMEA資料庫來保存組織知識和經驗教訓* 應用5T法開發FMEA計畫,並使計畫與APQP總計畫進行銜接;等。
第二步、結構分析
DFMEA:從理解系統結構開始,再將設計分解為系統、子系統和元件,針對聚焦元素、上級元素和下級元素,以表格形式進行描述。並提供了在結構分析中需使用工具的附加說明(如框圖、結構樹)。
PFMEA:其結構分析,增加了更詳細的製造流程分解:
1.PFMEA的聚焦要素:聚焦工藝的步驟、網站編號和名稱;
2.上級元素:過程名稱(整個製造過程);
3.下級元素:過程要素4M類型(基於特性要因分析),考慮人/機/料/法等類別,從而得出更完整的失效原因列表(FC)。
第三步、功能分析
DFMEA:更深入地解釋了正確地描述產品功能的方法(“動詞+名詞”),以及功能分析所使用的工具(P圖)。
PFMEA:增加了與上級元素和下級元素相關的功能和要求描述,故障影響(FE)和故障原因(FC)描述更清晰完整。
第四步、失效分析
DFMEA:增加了失效類型和失效鏈模型的概念,以支援更全面(描述更多故障)和一致(FE、FM、FC之間的內部一致性)的失效描述。
PFMEA:
1.其“聚焦元素”的失效替換“失效模式(FM)”;
2.“上級元素”和/或“車輛最終用戶”的失效替代“失效影響(FE)”;
3.“過程要素”的失效替代“失效原因(FC)”。
在第三步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對各個層級的功能分別定義失效
第五步、風險分析
DFMEA:進一步區分了預防控制(PC)和探測控制(DC)。在評價發生度和探測度之前,需要考慮PC和DC有效性的確認。在確定嚴重程度、發生度和探測度後,用 DFMEA “行動優先順序(AP)”替換了“RPN”,根據AP高、中、低水準確定行動優先順序。
PFMEA:
1.將「分類列」替換為「特殊特性」和「篩選代碼」;
2.「發生度」替換為「FC的發生度」;
3.發生度基於「預測FC發生」,從而需確定預防控制(PC)的實際有效性;
4.現行程序控制,將「預防措施」替換為「失效原因(FC)的現有預防控制(PC)」;
5.現行程序控制,「探測措施」將被「探測失效原因(FC)」或「故障模式(FM)的現行探測控制」取代;
6.「探測措施」替換為「FC或FM探測措施」;
7. 探測度將基於三個因素來進行評定:探測方法成熟度、探測機會和探測能力;
8.「RPN」替換為PFMEA「行動優先權(AP)」,根據AP高、中、低水準確定行動優先順序。
該步定義預防措施、探測措施,並對嚴重度、頻度以及探測度進行打分。
打分標準仍然是1-10分制,10代表最高風險值,但打分標準略有調整。
第六步、優化
DFMEA:「建議措施」被「預防措施」和「探測措施」取代。添加了列:「狀態」(計畫、決策、實施待定、已完成、已放棄)和通過指向證據而採取的操作。
PFMEA:「建議措施」被「預防措施」和「探測措施」取代。添加了列:「狀態」(計畫、決策、實施待定、已完成、已放棄)和通過指向證據而採取的操作、特殊特性和備註。
定義進一步的優化措施,即“建議措施”,並定義責任人及日期,並跟蹤關閉狀態
第七步、結果檔化
D/PFMEA的結果檔需要向管理層和客戶報告內部情況
為了應對新版FMEA手冊的要求,我們建議汽車行業供應鏈上的企業應:
1.立即著手熟悉新的AIAG-VDA FMEA手冊,儘早確定當前FMEA開發過程與新版FMEA手冊的要求間的差距;
2.對FMEA(跨功能團隊、FMEA協調員、管理階層、稽核員)的開發有影響的人員進行知識培訓。
3.制定「新FMEA試點專案」並確定實施計畫。
4.規範公司FMEA業務流程以支援新的FMEA手冊的應用。
變化二:打分標準變化
嚴重度
DFMEA嚴重度--考慮到ISO 26262對功能安全的要求,10和9分打分標準有調整,取消原來10-安全或法規相關且無預警,9-安全或法律法規相關且有預警,改為:10-安全相關,9-法律法規相關
PFMEA嚴重度--10和9分有調整,改為10-安全相關,9-法律法規相關。嚴重度標準根據零部件廠,主機廠,最終使用者基於影響分別來定義標準,而不是一撮而就,不再使用同一個標準,具體打分標準詳見標準中的要求。
頻度
DFMEA頻度--增加打分時對預防控制的考慮,如即使是新設計,但流程上有預防或者分析方法上有預防,則頻度值也可以較低。
PFMEA頻度--增加打分時對預防控制的考慮,如即使是新過程,但流程上有預防或者分析方法上有預防,則頻度值也可以較低。
探測度
DFMEA探測度--綜合考慮探測能力和探測時間節點來定義探測度值。
PFMEA探測度--綜合考慮探測方法和探測能力來定義探測度值。
變化三:取消了RPN,改為AP(行動優先順序),以確定行動的優先順序
原版中備受詬病的RPN,因為其簡單粗暴的計算方式,經常被拿來吐槽-“評判優先順序有失公正”。
新版FMEA中取而代之的是FMEA新貴“行動優先順序AP”,它更強調我們評價改進優先順序時,要統籌考慮“S O D”他們之間的組合矩陣關係,即嚴重度、頻度和探測度的組合方法來定義優先順序,分為三個等級:H、M和L。針對不同AP優先順序,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降低風險級別,同時也可以判定現有的控制是否充分。
變化四:FMEA表格變化
根據FMEA“七步法”,FMEA表格將按照第二步到第六步的順序,分別調整為“結構分析”、“功能分析”、“失效分析”、“風險評估”和“優化”
DFMEA表格變化
1.DFMEA將原來的“Item”改為“結構分析”
2.將原來“Function”改為“功能分析”
3.根據失效鏈順序,調整FMEA表格順序,失效後果-失效模式-失效原因
4.將“RPN”改為“AP”
5.將“建議措施”分為“預防措施”和“控制措施”,並增加“措施狀態”列
PFMEA表格變化
1.PFMEA將原來的“Process Step”改為“結構分析”
2.將原來“Function”改為“功能分析”
3.根據失效鏈順序,調整FMEA表格順序,失效後果-失效模式-失效原因
4.將“RPN”改為“AP”
5.將“建議措施”分為“預防措施”和“控制措施”,並增加“措施狀態”列
變化五:FMEA工具使用
常規的FMEA軟體工具包括如下:
-Excel
-Plex
-Plato
-AIAG CTFD
-Powerway
-QSys
-Pro FMEA
-Aqua
-QFMEA
-Reliasoft(xFMEA)
-IQS
-APICS
-APIS
標準並不指定FMEA工具,Excel的FMEA依然有效